愛是什麼?
1986年,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史登堡提出「愛的三元論」,即便在三十年過後,仍是至今普遍認為在愛情研究領域的經典理論。史登堡認為,愛是由三個元素構成:親密、激情、承諾缺一不可。
愛的三元素
「激情」是愛裡面比較「生理」的層面,原文是Passion。這部分指的是雙方關係令人興奮的部份,包含:強烈的吸引力,想更認識對方、與對方有更多接觸。也包含浪漫的感覺、外表的吸引力、身體的親密、性等等。簡言之,這部分的愛就是俗諺「天雷勾動地火」的那一部分。
「親密」(intimacy)指的是因為彼此願意花時間互相溝通、互動、心與心交流,因而讓彼此有深刻的認識,接著慢慢產生的一種安全感,感覺起來兩人是親近、連結、相知、相惜、信賴、安全的。這是愛裡面比較「情感」的層面。
「承諾」(Commitment),這是一段愛裡面比較「認知」的部分。是指我們開始決定愛一個人,有長期和對方相守的意願,並告知彼此這樣的決定。承諾後,我們會為彼此的關係負責,一起面對未來,願意犧牲、奉獻,經營愛的關係。
除了透過認識愛情的元素之外,又還有那些觀念或做法,可以協助我們更有效的經營一段關係呢?在這次文章中,我們將針對關係經營一陣子後,可能出現的「理所當然」現象做一些討論。
關係裡頭的「理所當然」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,一段關係經營久了之後,難免會有一點「膩」的感覺。事實上,這是非常常見的狀況。人類的大腦很容易對於生活中時常出現的狀況「習慣化」。因此,一開始雙方覺得甜蜜蜜的行為,在日子久了之後,就很容易「沒感覺」。在沒感覺之後,我們也可能開始疏忽對方的用心,而開始覺得對方目前做的這些都是應該的。於是乎,理所當然這個現象就產生了。
文章一開始提到愛情三元論,裡頭的激情通常是感情中最快習慣化的。親密與承諾雖然比較禁得起時間考驗。但是,通常在關係中的雙方彼此愈來愈熟識之後,還是得面對這樣習慣化的關卡。我們可以如何破解這種狀況呢? 在正向心理學中,研究者發現一樣法寶能夠有效緩衝這樣的現象。這樣法寶大家一定都不陌生,甚至生活中也常常在做,就是「感恩」。
感恩關係,好處多多
若我們要發揮感恩的效果,就得練習常常「提醒自己」,從平日生活中尋找值得感謝的點滴。感謝大事並不難,感謝生活中每天發生的小事,反倒是需要練習的。無論現在是單身或者有伴侶的夥伴,都可以透過下述步驟,練習培養感恩心:
在每晚睡前,可以在床邊準備紙筆,記下今天值得感謝的三件事。一開始記錄時可能會覺得「咦,有什麼好感謝的嗎?」。不過,當我們仔細回顧一整天的生活,總會發現有各種「順利」的事,都是值得感謝的事。
舉例來說:「上班沒有遲到」,就有感謝鬧鐘、太太(或者自己,感謝那個讓自己順利起床的人)。又或者,謝謝太太洗好衣服、媽媽準備早餐、爸爸接送小孩去上課等等。如果要讓感恩的效果更好,就進一步練習把這些感謝說出口吧!不但可以讓雙方心情更好,還能有效避免「理所當然」這樣的關係殺手出現喔!
小結語
「沒這麼簡單」。提到愛時,這句歌詞確實很真實。不過,輔以一些心理學的觀點或技巧,我們就能找到一些清楚的切入點來更認識「愛」。倘若在生活中,遭遇到與感情、親密關係有關的困擾,員工協助中心裡的專業心理師,也能提供大家一些協助,歡迎大家多加使用。